揭秘九月九重阳节:探寻这一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与意义
九月九重阳节源于上古,有在历法十八节、十九节、三十节之称。按道教的说法,九月九日是一年中阳气最重的一天,亦是古人最重阳节的日子,亦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节气。而民间在这一天也有登高祈福的习俗,因为登高祈福可以避邪求吉,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,与重阳节相对应,而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九月初九日,也称为重九,是古人祭祖的日子。
九月九日是一年中阳气最重的一天,亦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节气,是古代帝王、文人雅士祭祖及拜祭祖先的日子。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也有登高祈福的习俗,因为在这一天登高祈福可以避邪求吉,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重阳节的来历与含义
“九月九,阴历九月半”,又“阳”谐音,是日重阳,是日高夕低,重阳节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。重阳节的起源有三:一是源自古人对天人九日之说。是天、地、人三因,天人合一。其寓意便是天、地、人合一。人们都认为九月九日是大吉大利的日子,故重阳节又被称为“登高节”。
重阳节的风俗活动
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采九节、蜡糕、菊花、
重阳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地位。
据传战国时期,晋国公子重阳被作为重阳节祭祀的日子。晋文公卿大夫重阳被看守,流亡十九年,有一次在外流亡十九年,晋国大夫重耳带领部下逃亡到蜀国,与楚国大夫鄢陵君相遇,晋文公得知鄢陵君十分欣赏重阳节的盛况,就赐重阳登高的风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