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中华传统美食:探寻粽子的各类品种有哪几种?
一、小咸鸭蛋
小咸鸭蛋是立夏端午节吃的粽子,有着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美食,也叫“粽”,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。
起源于咸鸭蛋之中,是一种用粽叶包好的咸鸭蛋,每到端午节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会做,十分好吃。
历史文化
传说是,战国时期楚国的城池就建在今天的安徽、江苏、浙江一带。当时楚国正值仲秋,水旱多风,气温较低,空气湿度较大,容易导致裂变,造成粽子的干裂,就是俗称的“裂变粽”。
粽子可以干裂,但是粽子干裂会导致粽子里的蛋白质被严重破坏,会造成蛋白质的流失,粽子也就无法达到干裂的目的了。
二、金棕子
金棕子也叫“粽”,“金”是端午节的主要传统食物之一,起源于南宋,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在我国南北各地的粽子品种繁多,用糯米、黍米、籼米、糯米等五谷杂粮制作而成。
粽子的外形
金棕子是用糯米、黍米、籼米等五谷杂粮制作而成,每到端午节的时候,人们会制作粽子。
粽子的做法
原料:
糯米500克,粽叶500克,碱面1茶匙,温水约500克,糖、盐、酱油、胡椒粉适量。
做法:
1.将糯米淘洗干净,浸泡2小时,捞起沥干水分;
2.糯米加入600克水,用高压锅煮至30分钟;
3.捞出后沥干水分,加入1勺油拌匀;
4.再加入糯米,拌匀;
5.加入碱面、酱油、糖、盐、胡椒粉拌匀;
6.将糯米取出,沥干水分,放入粽叶中;
7.将粽叶折成漏斗状,灌入米料,再灌满米料;
8.用棉绳扎紧,置于温热处,发酵40分钟;
9.将粽子放入高压锅中,隔水用中火加热,直至粽子煮熟,约2小时即可。